我与辩论
我永远没有离开过辩论,也永远不会离开辩论。曾经和很多人一样怀着满腔的对辩论的热情进入辩论性的社团,今天和很多人不一样的是,我依然能够满怀着更成熟的热情离开它。
“启思”是我慎重的抉择,对于这个选择可以说是足够理智的,对于这个选择我是无悔的,纵然也免不了有一些遗憾。
“启思”中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不能责备它,得到了自己没有想到的要感谢他。它只是一个媒介而已,很多没有得到的东西不在于这个媒介怎么样,而归根结底在于自己。
没有成为一名优秀的辩手是我自己的遗憾。曾经不断反思过自己这是怎样造成的。从一开始进入社团那一刻,我是很耀眼的(在辩论上),来自南方性格开朗的干练利索、伶牙俐齿的姑娘,唯一一个享受到免试待遇的成员,在法学院脱颖而出的新生辩手慢慢的没落了,为什么?
机会错过了就是错过了,由于主观的错误导致的错过就成为了过错。
“对别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用在此处再也合适不过了。因为善良,因为作为队长,因为信任,因为自信,因为谦让我主动舍弃了上辩论赛的机会,最后的结果是我付出了一个辩手应该付出的所有时间与精力,甚至更多,却什么也没得到,反而失去了一个辩手成长的好时机,失去了展现自我的平台,失去了被发觉被培养的机会,不做是永远不会被看到的。
一心即使可两用,也要表现出一心一用的样子。一心两用会被人嫉妒而导致不满的。在民商院的比赛之中我承认自己是由于班级工作而比较忙,对于辩论比赛前的安排在时间上不能时刻和其他队友合上节拍,难免会出现冲突。但是在比赛内容的准备上我是丝毫没有落下的,班级工作是要做,但是我会抽出很零散的时间和牺牲掉自己的一部分休息时间去弥补因为其他事情而耽误的时间。可是即使是这样,被认为一心两用没有他们上心我又能怎么样呢?
自己的心太善,做事不够坚决果断狠心,为别人考虑得太多,太考虑别人的感受而委屈了自己。自己所做出的牺牲而成就了他人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在这个领域)只有自己知道而已,因我而受益的人或许根本不会理解,就算是理解明白也顶多就是一句表达感谢的话语而已,可是那不是我想要的!就算别人能感受出来,只要不是领导上级明白那都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失去了就是失去了,永远没有挽回的余地。
我没有得到名,但是通过一场又一场的辩论赛的精心准备,观看的一场又一场的辩论赛,辩论的精髓,辩论的技巧,辩论的快乐与悲伤,辩论的那些事都是领悟到了的。可以说,在“启思”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名而已。不过时间久了,也慢慢的没有那么在意了。
别人的成功永远是别人自己的,自己的成功才是自己的,自己的失败永远是自己的。
在“启思”,不是所有人都是张翰林,在一个自己所属院系的竞争对象——民商经济法学院的旗下担当领头人,这种院系的自我保护主义不得不严重,大学是开放的,那只是相对于曾经所受到的教育模式而言。形式上的开放与实质上的开放是相差非常大的。隐形的条条框框处处限制着我们。
在“启思”很幸运,远离了黑暗的政治。假如去了辩协,如果我受到上级重视,我会受不了自己由于背后的力量,不透明的操作而得到自己想要通过自己光明正大而得到的东西。如果自己一样因为没有身后的力量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也会受不了其他人的。那样的我会是多么的累,那样的我肯定提前结束自己的辩论身涯。
离开了辩论社团,不意味着离开了辩论。生活是离不开辩论的,法科生是离不开辩论的,我是法科生,我的生活有声音就注定了辩论存在的永恒性。只是经历过正式的辩论训练后,以一个打过辩论赛的人来说,生活中的辩论会显得更加成熟,稳重。
谨以此文来献给自己的辩论,辩论的自己。
2015.5.4